性能監控概念
什么是性能監控,以及性能監控的對象有哪些。
伴隨著突發流量、系統變更或代碼腐化等因素,性能退化隨時會發生。如在周年慶大促期間由于訪問量暴漲導致請求超時無法下單;應用發布變更后,頁面頻繁卡頓導致客訴上升;線上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,突然發生OOM或連接打滿拒絕訪問。
性能退化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用戶體驗,比如打開一個商品詳情頁面的耗時從0.5s上升至3s,那么用戶繼續瀏覽的意愿度就會大幅下降。當性能進一步退化至超時閾值(比如5s),就會導致無法正常提供服務,影響服務可用性,進而帶來巨額的業務損失或口碑崩壞。因此,性能退化不僅會損害用戶體驗或服務可用性,還可能決定著業務的成與敗。
防治性能退化的最佳實踐是“預防為主、防治結合”。由于性能退化一旦發生,就會不可避免的影響用戶體驗或業務數據,因此,應該盡可能在架構設計、代碼編寫、測試驗證等階段,提前完成性能優化,規避常見的性能問題。此外,在性能退化發生期間,能夠及時識別性能風險,快速定位性能瓶頸,及時修復解決。
無論是提前預發,還是事后治理,都需要一套精準、實時的性能監控體系,幫助業務團隊準確、快速的識別性能瓶頸點與影響面,針對性地采取下一步措施。越是復雜、龐大的IT系統,越需要建立完備、好用的性能監控體系,盡早介入,快速定位,降低危害。
性能監控是指在軟件、硬件或系統運行期間對其性能指標進行監測和記錄,以便分析和優化系統性能。通過收集和分析性能數據,可以識別系統瓶頸、優化資源分配、提高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等。性能監控通常包括對系統資源的監控,如CPU、內存、磁盤、網絡等,以及對應用程序的監控,如響應時間、吞吐量、并發數等。
性能監控對象
性能監控的對象包括計算機系統、網絡、應用程序等,主要分為以下幾類:
服務器:包括物理服務器和虛擬服務器,監控服務器的CPU、內存、磁盤、網絡等資源使用情況。
操作系統:監控操作系統的運行狀態、進程、服務、文件系統等。
數據庫:監控數據庫的連接數、查詢響應時間、事務處理等。
應用程序:包括Web應用、移動端App、分布式微服務應用等,監控應用程序的響應時間、吞吐量、并發數等。
網絡設備:包括路由器、交換機、防火墻等,監控其網絡流量、帶寬、延遲等指標。
云服務:包括云中間件、云數據庫等,監控其資源使用情況、網絡延遲等指標。
通過對這些對象進行性能監控,可以及時發現問題,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