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核云通過使用云效AppStack和Flow平臺,實現了多環境部署的單平臺管控和發布流程的低代碼化,提升了團隊的效率和協作能力,從而專注于產業和客戶需求的創新與服務。
企業背景
企業介紹:新核云MES系統以SaaS模式,為領域制造企業提供云MES、云ERP、TPM、TQM業務服務,可通過數據采集、分析、決策助力工廠完成數字化轉型,目前產品服務行業主要在汽車零配件制造、五金加工,大型裝備制造以及電子裝配行業4大領域,客戶包括:新奧集團、中軸集團等。
“去年整個工廠行業都在數字化,轉型已經從 good to have 到 must have。新核云作為面向離散型制造業工廠的MES(Manufactuing Executive System)產品,直接地感受到這種沖擊。整個團隊的業務量去年猛增,資本市場也越來越關注我們,一年之內我們完成B+和C兩輪融資,產研團隊從80人擴張到180人,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,我們必須面向當前和未來,全面考慮產研團隊的可持續生產力問題。”
多環境部署:從堆人到上平臺
“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特點,有很多銷售合同來自云平臺渠道,因此需要部署在不同的云廠商提供的基礎設施平臺。所以我們雖然是一個SaaS 產品,但是要多環境部署的,可能我們在阿里云上有一套環境,在華為云上有一套環境,在電信天翼云上有一套環境,還有一些私有化部署的環境。
之前一兩個環境的時候,我們靠人的記憶或者靠內部維護一些材料文檔是能夠滿足的。但是隨著業務的發展,環境和渠道的增加,對我們整個交付管理造成比較大的壓力。
怎么確保每個環境都發布正確的版本?每次更新能夠把目標版本更新到目標環境上去?我們希望對于所有環境的管控,能夠在一個平臺上去解決。而不是我要管理某云的環境,就去研究一下某云的管控、運維工具。
我們想達到多環境部署單平臺管控的狀態。云效的AppStack很好地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,通過將不同的環境抽象配置為AppStack資源池中的資源,可以準確地對不同環境發布對應的版本,同時可以輕松監控不同環境上的部署和運行情況。”
目前新核云不同環境的部署都在云效AppStack上統一管理。
發布部署低代碼化,打造安全高效的“肌肉記憶”
“新核云目前有180人的產研團隊,有70%的人司齡小于1年。
之前一直是由技術leader或者項目owner在固定的窗口時間處理項目的發布部署。隨著人員規模增加、系統復雜度增加、應用數量增加,出大力流大汗的方式是難以為繼的,必須考慮系統化地賦能。
云效對于我們來說,是一個可配置性可操作性很高的發布專用的低代碼平臺。我們可以把很多發布流程梳理好,寫成代碼或者做成產品,打包成容器,固化在云效的一個個模塊中。
這樣發布其實就像一個系統,可以自動幫我們去執行這些流程,并且準確無誤。以前可能只有一個人去完成發布,現在可以支持多人協同,因為云效提供了用戶角色之間的管理,可以做到人員之間的配合。
另外發布部署這件事本身有一定的安全風險,比如說各種密碼、密鑰等,之前大家用釘釘微信互相發一發,明文密鑰滿天飛。現在我們把它也封印在云效上,通過敏感信息管理,讓我們的合規和風控上了一個臺階。”
目前新核云的發布流程都模板化在云效Flow上。
喝著咖啡,聽著“交響樂”做發布
“用云效之前,發布部署是個技術活,我們全公司雖然有180多產研,但是真正知道該怎么發布,或者是敢去發布的人,可能一只手都數的出來,可能就是負責每個產品線的 leader 去執行發布,這樣很容易造成資源瓶頸。
我手底下有8個項目需要發布,第9個請你排隊,今天趕不上,請你明天再來。leader 大量時間花在了這個上面,而不是打磨產品、服務客戶、分析需求。
云效幫我們做的就是把leader的知識和經驗沉淀成產品,沉淀成一個個的組件和模塊。這樣即使剛入職的同學培訓以后,點一下就可以執行發布。
第二就是可以更好地協同。一些高危的操作,leader可以作為一個審批者的角色參與到這里邊。他要發布8個項目,就可以8個項目同時發布,就像交響樂一樣,每個項目互不干擾都可以同時發布,人員不再是一個資源的瓶頸。原來發布很緊張大家坐在那兒然后圍著,去輸各種繁瑣的指令。現在可以喝著咖啡點一點,看一看,也少加班。”
成為產業專家,而不是DevOps專家
“管理的難度系統性地降低了之后。我們就有更多的余力去開發更多的功能,可能原來平均每周用4個小時去擔心環境管理的問題,現在半個小時就可以,多出的三個半小時可以去跟你的客戶在一起,多了解他們的需求,多思考怎么更好地去服務他們。
這個其實就是云效AppStack給我們提供的價值。讓我們可以成為產業專家、工業互聯網專家、供應鏈專家,但是我們不希望成為運維專家,DevOps專家,云效才是這方面的專家,我們只要成為使用云效的專家就行了。”
從管理到服務,讓一線同學真正成長
“因為每個人有他自己固守的經驗,接受新鮮的事物不是那么容易。雖然我也是公司的管理者之一,但是我不能說一紙命令,然后大家都給我切換。這是理想化的情況,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我自己是從一個管理者變成一個服務者的心態,如何讓我團隊產研同學少加班、提高工作效率、工作舒心、別每天膽戰心驚,我是來服務他們,用這個工具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。當我這個心態發生轉變之后,其實推動起來就相對容易一點。
另外就是講抽象概念,大家可能不理解。做demo 給大家演示一遍,然后說如何和每天的工作具體結合,和各組的leader去協同這件事,他get了這個點就有動力去推動。
一線同學通過去操作,對整個業務和技術以及整個公司的管理流程也有了自己的想法。原來是開發完了,丟給leader,現在一下子每個人都要成長,要變成一個成年人,從開發到交付,再到線上的運維安全、運維監控告警都是他要負責的東西,所以對他整個能力和心態的提升,是非常不一樣的。”
云上不只存儲和計算,還有知識和經驗
“我一直以來有一個原則,就是如果你解決了一個問題,下次這個問題還需要你來解決,那本質上就沒有解決這個問題。
我們一定要通過解決問題有所沉淀,讓下次沒有這個問題或者別人也能解決這個問題,或者這個東西能集成在系統里,很容易的就去搞定他。因為我們的團隊仍會持續擴張的,可能要到300人甚至更多。
一個產研團隊怎么能讓300個人有序擴張和有序協同呢?
需求來了任務多了人不夠了就堆人,機器不夠就堆機器,是一個線性的增長,總有撐不住的那一天,我就一直在想團隊怎么樣進行知識經驗的沉淀和傳承。即使他某天離職了,去了更好的平臺,他的知識和經驗,還能夠服務一直服務這個公司,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。
其實我覺得云效和工業互聯網真的很像,核心都是兩件事,一個是知識經驗的沉淀,一個就是人與人的協同。本質都是通過搭團隊搭流程去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
我們公司還講過一個口號,就是說云上不只有存儲和計算,還有知識和經驗。云計算提供的不只是一臺一臺的服務器,它提供給你的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,你不光可以學習和使用,也可以基于這些知識經驗去發展出屬于你的新的知識和經驗。”
本文內容非阿里云官方提供,如您發現本文檔存在侵權內容或其他問題,請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并在本頁面內提交反饋信息,阿里云會協調或通知相關作者進行處理。